搭起程序報道儀式功能和信息傳播的橋梁
發(fā)布時間:2020-08-27 16:51:37 點擊次數(shù):167
時政報道主要指對各項政務活動、政治會議、政策調(diào)整變動以及與政治相關的重大經(jīng)濟、社會、文化事件的報道。
關鍵詞:傳播;儀式;信息傳播;橋梁;受眾
黨報程序報道的儀式功能
時政報道主要指對各項政務活動、政治會議、政策調(diào)整變動以及與政治相關的重大經(jīng)濟、社會、文化事件的報道。其中報道頻率最高的,也被各級黨報視為時政報道中核心產(chǎn)品的,則是對主要領導以及相關黨政部門的政務工作、政治會議、考察調(diào)研活動等的報道,一般被稱之為程序報道,往往占據(jù)了報紙重要和突出的版面位置。
程序報道具有以下幾個特征,主要以消息形式呈現(xiàn),結構和邏輯順序上相對固定,且按照黨報層級層層自下而上比對參照,表述方式和寫作風格較為嚴肅并追求精煉、準確,篇幅方面自中央“八項規(guī)定”對新聞報道進行規(guī)范后,受到了嚴格控制。同時,在采寫中尤為重視政治考量,如領導名單的排序、表述上符合相關政策及規(guī)定等。
美國傳播學者詹姆斯?凱瑞(James W. Carey)在其題為《傳播的文化研究取向》的文章中,提到了區(qū)分于對傳播最主流理解方式“信息傳遞觀”之外的另一種傳播觀,即“儀式觀”,將讀報等傳播行為比作彌撒儀式,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特定的世界觀得到了描述和強化”,即傳播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世界提供了整體的形式、秩序和意義。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周勇對這種特性進行過闡述,他認為儀式性的傳播具有由某種類型化的和重復的符號體系構成,并且發(fā)揮著凝聚共識和維系共同體功能的特性。
不難發(fā)現(xiàn),程序報道中相對固定的呈現(xiàn)形式、結構和邏輯順序、表述方式和寫作風格及篇幅都具有“類型化”和“重復”的符號特性,或者說是某種“慣例性”。正如凱瑞在文章中引述雷蒙德?威廉姆斯(Raymond Williams)對儀式觀視角下傳播行為的描述:許多傳播模式本身變成了社會慣例,對他人的態(tài)度、某種稱呼方式、某種語調(diào)和風格都具體反映在這些慣例中,使之產(chǎn)生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即通過傳播生成一種約定俗成的、默會(tacit)的社會慣例,而這種生成過程則需要將特定的傳播行為不斷反復從而形成。
基于我國的政治體制,程序報道中的主角——各級黨政領導以及黨政部門作為人民群眾公權力的賦予方和對上級領導、部門決策部署的貫徹執(zhí)行方,如何行使公權力,開展的工作、做出的努力是否服務于人民群眾的福祉,相當程度上是通過程序報道——這個獨一無二的新聞窗口——在受眾的認知中來構建的。而受眾群體的心目中,通過程序報道構建的認知,影響著他們對問題的判斷和采取的行動,也與他們對黨政領導和部門的信心、支持度,各項事業(yè)的認識、評價和參與熱情直接相關。
從這層意義上看,程序報道符合作為儀式的傳播的特性:以一整套相對穩(wěn)定的符號或慣例,以較高頻率重復影響和構建著人們對黨政領導及其代表著公共事務的認知和理解,也將對人們的行動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指導性影響。
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團結穩(wěn)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方針。做好正面宣傳,要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新聞輿論工作各個方面、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從前述的理論視角審視,程序報道的儀式功能是服務于正確輿論導向這一要求的實現(xiàn)途徑,其重要意義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