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交流的“來路”與“去路” 基于對彼得斯《交流的無奈》一書的粗淺認知
發(fā)布時間:2020-10-14 18:00:57 點擊次數:239
摘要:交流無所不能,尤其是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革新,交流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形式上看似已趨于完美,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和冷漠、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暴力沖突、人與自然之間的掠奪和報復,種種一切不和諧的現象都表明我們難以實現理想中那“天使般”的交流。
關鍵詞:交流;來路;去路;傳播;實用主義
作者簡介:
摘要:交流無所不能,尤其是隨著媒介技術的不斷革新,交流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形式上看似已趨于完美,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誤會和冷漠、地區(qū)與地區(qū)之間的暴力沖突、人與自然之間的掠奪和報復,種種一切不和諧的現象都表明我們難以實現理想中那“天使般”的交流。既然交流總歸會有遺憾,那么交流是如何被推上“神壇”的?交流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一面?我們應該以何種態(tài)度去對待交流呢?本文以《交流的無奈》一書中的思想為出發(fā)點,通過對上述三個問題的求解來探討有關人類交流的問題。
關鍵詞:人類交流;《交流的無奈》
一、被推向“神壇”的交流
?。ㄒ唬┟绹鴮嵱弥髁x傳播研究思想的規(guī)制
傳播就是一種大規(guī)模的交流,兩者的英文翻譯都是“communication”,在某種程度上傳播等同于交流。20世紀80年代傳播學被引入中國,準確地說當時引入中國的傳播學主要是美國實用主義傳播學的理論和思想。中國傳播學者們所熟知的“傳播學四大奠基人”也主要從事實用主義的傳播研究,譬如傳播效果研究。而我們接觸到的傳播學理論如關于大眾傳播效果的強效果論、弱效果論以及適中效果論都是針對效果所做的研究。那么為何要研究效果呢?其目的必然是為了了解當前的傳播效果、評估其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并進一步分析傳播成功或失敗的原因,以期能夠為之后的同類傳播活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協助傳播活動發(fā)起者取得預期的傳播效果、實現傳播目的。出現這一切的源動力或許就是社會相信通過技術手段和其他輔助性技巧能夠使交流趨于完美,使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都能做到“心心相印”,能夠實現既定的政治和經濟目標、解決形形色色的社會問題。
在美國,到處彌漫著實用主義精神。因而,效果研究對于解決現實問題的有用性與當時美國社會的實用主義思潮完全吻合。[1]例如,美國實用主義的代表人物杜威就將大眾傳播看作是能夠改良社會的工具,并且對媒介技術的發(fā)展和大眾傳媒的傳播效果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試圖通過高質量的大眾媒介實現社會民主、公民綜合素質普遍提升的宏大目標。在這種實用主義氛圍濃厚的社會環(huán)境中發(fā)展起來的關于傳播和交流的學問,與生俱來就被冠以造福社會、改善人類命運的神圣使命。
(二)媒介技術決定論的助推
從英尼斯到麥克盧漢再到保羅·萊文森,媒介技術主義者們對媒介技術的革新寄予了無限的希望,麥克盧漢就曾在專著中寫到“任何媒介的使用或人的延伸都改變著人際依存模式,正如他改變我們的各種感覺的比率一樣。”他認為媒介是社會發(fā)展的最基本動力,每一種媒介的產生都會給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帶來重大改變,并借由人與人關系的改變創(chuàng)造出新的社會行為類型。萊文森也在其著作《手機:擋不住的呼喚》一書中對手機這種新型媒介給出了最高的贊美,他稱贊手機為“開天辟地以來的最完美、最強大、最潛力無窮的第一媒介”,并以手機的功能進化發(fā)展的歷程總結出了媒介發(fā)展的“人性化”和“補償性”趨勢??傊浇榧夹g主義者認為隨著媒介技術功能的日趨完善,使得在未來社會中交流將更加暢通和人性化,最終有利于每一個社會成員社會性的建構,使人們實現了更充分的、無限趨近“天使般”的交流和共享信息。而正是這一信念的支撐使得人們理想中的交流更加神奇和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