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中國學術出版年會在京召開
發(fā)布時間:2020-08-07 19:04:55 點擊次數:430
關鍵詞:
作者簡介:
年會現(xiàn)場。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訊(記者 時曉莉)2019年1月8日,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和百道網聯(lián)合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學術出版年會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經銷商大會”在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為“新時代的學術出版:學術誠信與出版者的責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美國兩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謝宇,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國際冷戰(zhàn)史中心主任沈志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社科文獻出版社社長謝壽光,中國社會科學院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Taylor&Francis出版集團中國期刊出版人丁海珈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并作主題演講。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知識產權中心教授、中央電視臺特約評論員楊延超主持。
首先,中國社會科學院科研局局長馬援對社科文獻出版社在2018年取得的成績表示祝賀,對社科文獻出版社協(xié)助中國社會科學院組織并承擔了中宣部交辦的一些重大任務表示感謝。中國學術出版年會每年選一個主題,今年選到“科研誠信建設”非常重要,非常適時,也非常及時。就“科研誠信建設”,馬援局長談了三點看法:第一,科研誠信建設是學術之本。誠信是立人之本,也是立國之本。2018年5月份,中辦和國辦出臺了《關于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專門講到了科研誠信是科技創(chuàng)新的基石。沒有好的科研誠信環(huán)境就沒有創(chuàng)新的動力,就沒有好的學術成果,這是個最重要的前提。第二,科研誠信是個系統(tǒng)工程。要把科研誠信建設當成一項事業(yè)來抓,它涉及到的不僅是學者的問題,還有科研組織管理、出版、傳播、教育、評價等,是個系統(tǒng)工程。要推動哲學社會科學科研領域的科研誠信建設,不僅僅是學術還是期刊,我們在很多環(huán)節(jié)都要加強,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責任。第三,出版者在科研誠信若干環(huán)節(jié)和領域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出版環(huán)節(jié)是把學者的個人產品、精神產品轉化為公共產品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版社出什么樣的作品、出什么人的作品、怎么出作品,其實是出版社向社會公眾的一個宣示,代表了出版社的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是引導學術發(fā)展的一個標志。
美國兩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謝宇作了題為“學術出版的內涵與規(guī)范”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出版對于個人而言,在現(xiàn)有的宏觀環(huán)境下,學者需要發(fā)表作品以獲得穩(wěn)定的工作,并推動日后的工作晉升,同時學者也能夠為學界做出貢獻,留下具有永久性和普遍性的知識。其次,謝宇教授也指出目前學術出版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難與挑戰(zhàn),例如學術出版的受眾范圍小、競爭激烈、“多發(fā)表、高產出”的壓力大以及網絡出版帶來的挑戰(zhàn)等。最后,他提出中國社會科學家不僅有義務貢獻一般性知識,更應該為理解中國做出學術貢獻。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沈志華作了題為“新時代改革開放與學術發(fā)展”的演講。他講到,新時代的基本國策和定位就是改革開放,要繼續(xù)地、深入地、堅定不移地把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好。改革開放不僅是經濟發(fā)展,其實重要的一條是學術要發(fā)展,特別是人文學科。首先,要加強理論研究,特別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基礎研究。其次,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研究也是分應用研究和基礎研究?,F(xiàn)在我們的基礎研究比較薄弱,應該大力加強基礎研究。最后,就是學者的責任,作為一個學者應該為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沈志華教授呼吁,雖然現(xiàn)在面臨一些問題和困難,但做學術研究還是要有家國情懷,懷著一顆為國家做點事情的心,踏踏實實做好學者的本職工作,這樣中國的學術還是有前途的。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黃平指出,信息化時代的學術出版和學術傳承面臨巨大挑戰(zhàn)?,F(xiàn)在是讀圖時代和手機的時代,信息被碎片化,要靜下心來讀書,再去理解、挖掘、讀懂,還要有創(chuàng)建,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的基礎是歷史,歷史研究就是研究檔案、資料、史料或一手資料,再有就是方法。當一個學科不使用數學來表達,而是依靠材料、史實的時候,能從千絲萬縷里理出來那就是思想。思想體現(xiàn)在哪兒?它是理論和方法的統(tǒng)一。信息化時代的出版與傳承,其實就是一個東西的兩面,要傳承必須要出版,要出版必須要有傳承,否則就是商業(yè)出版和短平快炒作。